“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是唐朝诗人崔液《上元夜》里的诗句,描写的是当时京城元宵节赏灯的繁华景象,如今的元宵节仍是家人团聚、举杯共饮的日子。可是毕业以后,由于煤矿工作的特殊性,我没有在家里陪母亲过一个元宵节,甚至春节都显少回家,母亲虽期盼着,却不曾有一句怨言。
记得小时候,每逢元宵节我都特别兴奋开心,期待着夜晚降临,母亲就会带着我们几个孩子去撒路灯。撒路灯是东北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春节过后,家家都会收集棉花籽、谷皮、玉米杆等,与木屑、煤油搅拌在一起,用纸包装成小包装存放好,等到正月十五晚上,撒路灯这项活动就正式开始了。家家的小媳妇、大姑娘带着孩子们举着灯笼排成两队,把随身携带的小纸包点燃,然后沿路按家按户每隔几步就放上一盏,火苗上下跳跃,随风摇摆,煞是好看。放眼望去,那一路都是火光,一堆堆、一串串,连成了火的光环、光的海洋。在皎洁月光映衬下,在皑皑白雪呼应下,在孩子们欢呼中,大人们郑重祈祷着新的一年平安快乐,幸福绵长。而母亲总是默默地为我们将路灯撒的很长很远,母亲说:“路灯撒的越远越长,为你们祈祷来的幸福就会越多。”当时还不太懂是什么意思,现在才明白母亲深切的舐犊之心。
今年元宵节,我也要为母亲撒一次路灯,祈祷远在千里之外的她身体健康,一切安好。由于材料有限,我就用装在玻璃盒里的小蜡烛代替。一切准备就绪,当夜幕降临时,我站在路上点亮了一个个小蜡烛,每隔几步就放上一个,顺着东北方向一路撒过去。伴着漫天的烟花,我郑重的合起双掌,放在胸前祈祷着,莹莹的火光欣喜的跳跃着,寄托着无限的相思和祝福,希望它们能把美好的心愿送到千里之外,送到母亲身边。 这些年,我从学校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走到了中国地图的另一边,一步一步离家乡越来越远,母亲牵挂我的心却从未停止过,
有时候会嫌她过于唠叨而不耐烦,有时候忽略她的感受嫌她管太多,可是在这一刻,我才真正懂得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