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发送小年祝福短信,才发现不觉间又到了腊月二十三,缺少了鞭炮的声音,淡淡的丝毫没有感觉到年味儿。
童年时春节的记忆碎片逐渐如电影般清晰起来。那时一到小年儿远近就会不断传来鞭炮的声音,男孩子开始了他们春节最热衷也最执着的比赛,看谁的鞭炮,摔炮更响,女孩子也会点燃一根根满天星跟在男孩子屁股后面凑热闹,这项娱乐活动会一直延续到正月十六以后,鞭炮声声让人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儿。这天父亲会买来“糖瓜儿”说是祭灶王爷,虽然家里的灶台上没有供灶王爷的神位,但是母亲蒸馍、炸油饼与各种肉品都要先在灶台中间放一块儿,“糖瓜儿”买回来也是在灶台中间放一块儿,大部分给了我们兄妹几个,我们就一边开心的嚼着粘牙的“糖瓜儿”一边轮流帮母亲拉风箱。记得刚懂事儿,母亲在厨房忙活,我进去看到灶台中间放着吃的就伸手去拿,母亲不说话把我手重重一拍,我顿时委屈的想哭,母亲轻声地说“这是给灶王爷准备的,不能吃也不许哭,哭了灶王爷就不来了”,我就似懂非懂乖乖地屏住呼吸,觉得好神秘,但是始终也没有见到灶王爷。现在想来有些好笑,有时说起来父亲与母亲还会相视会心的一笑。
那时一到腊月二十三就意味着春节到了,擦窗户,扫房间,似乎要扫尽过去一年所有的不快与晦气;蒸馍、烧肉、炸麻花、炸油饼,似乎要将一年到头舍不得吃的都在过年时品尝一番......年味儿浓浓的,充满渴望与期待......
期待除夕父母亲压在枕边的压岁钱,五毛钱对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充满着极大的诱惑,其实就是这五毛钱在我上小学后都舍不得花攒着开学报名用,那时报名只需要几块钱,自己会骄傲的认为报名有我自己的功劳。盼望初一早上睁开眼睛看到母亲把新衣服,新鞋帽放在床头,虽然没有现在衣服时髦,却是母亲充满爱心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穿新衣服的渴望充满着女孩子爱美的心灵,而哥哥则是缠着父亲买更多的鞭炮。渴望过春节放寒假前的升学考试,那时升学与现在不同,是在每年春季升学。因为是子弟学校,年级升学成绩的前十名会在矿上办公大院对面张贴光荣榜,哥哥姐姐还有我的成绩上光荣榜后母亲欣慰的笑容,成为我们过年最开心的一件事儿。母亲因家庭成份原因没有正式工作,一直干临时活贴补家用还要做家务做全家人的衣服鞋子,非常辛苦,母亲开心就成了我们最大的心愿。
春节还有一件事情始终记忆犹新。那就是母亲裁红纸写春联儿,我会嚷着帮母亲拽纸,门两侧的对联,门扇的福字,米面满缸,金银满箱,好有趣!除夕年夜饭前兄妹几个争先恐后往箱子上、面缸上贴着充满喜气、红彤彤的祝福......
从初一开始提着各种好吃的走亲戚,走时哪家长辈都会在手里塞上一毛或两毛钱,走亲戚也就成了春节乐此不彼的“任务”。初五也叫破五,全家总动员包饺子,母亲会拿出几枚硬币洗干净包在饺子里,谁吃到都会开心大半天......到了初十又会满心欢喜的看母亲给我们做灯笼,彩色的纸与皱纹纸、浆糊、竹皮儿、还有矿上到处可见的炮线就是主要材料,先制作竹架,中间还要先用细铁丝绑出放蜡烛的地方,之后用彩色纸粘好主体,再剪出各种花边纸粘在周围,虽然没有别人家孩子买的灯笼精致,打着灯笼却会很骄傲地说“我的灯笼是我妈做的”......
记忆中,孩时的年味儿是除夕的压岁钱,是母亲做的新衣服、是母亲写出的祝福,是美好的期盼,是浓浓的情,是淳淳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