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日前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10月15日起,取消无烟煤、炼焦煤、炼焦煤以外的其他烟煤、其他煤、煤球等五种燃料的零进口暂定税率,分别恢复实施3%、3%、6%、5%、5%的最惠国税率。
连日来国家关于煤炭脱困的新政接连推出,包括改革煤炭资源税、停止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等,这些措施深受陷于亏损煎熬的煤企欢迎。但是,煤炭企业要摆脱大起大落的怪圈,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实行标本兼治。
目前,煤炭需求量持续下降导致我国全社会煤炭库存连续34个月超过3亿吨,其中煤库存达到1.1亿吨,创下历史最高水平。2014年1至8月,全国煤炭行业利润同比下降46%,大中型煤炭企业亏损面接近70%。在此种情况下向煤炭行业释放政策利好消息,无疑能够解决燃眉之急。同时,还需要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刺激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完善煤企退出机制、加大开采条件改善和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煤炭企业的困局与多种长期性因素相关。
首先,与经济转型有关。随着国内经济格局的变化,我国经济转型的步伐越来越快,煤炭作为一种污染严重的资源,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越来越显性化,这是中国经济出现的积极变化。如果煤炭行业不积极改变自身来适应形势需要,则煤炭企业出现的困难无法得到解决。
其次,与煤企效益有关。前些年煤炭市场处于疯狂状态时,煤价虚高掩盖了生产效益的低下。我国煤炭企业普遍技术投入严重不足、开采成本高,许多企业安全隐患大,导致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由于近些年来煤炭市场价格处于下行态势,煤企难以抵御市场变动的弱点便暴露了出来。
再次,与物流成本有关。试想,在国际市场上由东南亚、大洋洲和美洲等遥远地方运来的煤炭,我们在价格上都无法与之竞争,可见物流成本高企是制约我国煤炭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煤矿大多数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交通条件相对落后,加上管理体制不顺等因素,造成各种税费负担沉重,对煤炭价格影响很大。
国家有关方面高度重视煤企脱困的治本之策,相信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把落后产能淘汰下来,加快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中国煤炭企业竞争力将得到有力提升。(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