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团公司2014年上半年
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讲话
杨照乾
(2014年7月11日)
同志们:
刚才,广劳同志简要回顾总结了集团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客观分析了我们面临的形势,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运行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特别是针对当前内外交困的形势,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讲得很实,很到位,我完全同意。大家回去以后,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这次会议的背景与以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形势比以往更严峻,压力比以往更大。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明确在当前严峻的行业形势下,该如何应对困难,如何走出困境,如何既保生存,又谋长远。会上,我们制定出台了应对困难、提效增盈的一系列举措。这些应对措施经过了大量的调研论证,得来不易。但要把它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真正见到实效,更是不容易。希望大家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集中精力抓好落实。落实见作风,落实见效益,落实出成果。
下面,我再强调六点意见:
一、居安思危,强化忧患意识
从广劳同志通报的经营数据来看,我们今年经济发展“上半场”,虽然不乏亮点,但总体不及预期。这是我们集团成立十年以来,首次在上半年出现大幅亏损。广劳同志在总结集团上半年整体经营工作中,有两句话概括得很好。第一句是,经济总量增长表现不俗;第二句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中有忧。大家对这两句话,应联系实际做深入思考和延展。增强忧患意识,拿出有针对性的思路和办法,尽快扭转不利的被动局面。
前些年,在宏观经济向上向好的大环境下,我们实施多元发展,经济规模快速扩张,是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我们目前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增长,靠的就是前期规模经济的产能释放。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铺摊子、上项目、摊大饼的扩张思路已难以为继。也许有的同志还认为,目前全国70%的煤炭企业都在亏损,不单是我们的日子不好过,急什么?有的同志还可能认为,我们是大型国有企业,即使有问题,政府也会伸手救市,怕什么?我认为,以上抱有幻想和侥幸心理的认识,是不切实际的,是消极麻木的,是会误事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上世纪80年代,韩国大宇公司通过银行信贷支持,开始漫无边际的多元扩张,创造了“每三天增加一个企业”的神话。他们认为,企业规模越大,就越能立于不败之地,即所谓的“大马不死”。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多数企业集团都开始收缩,但惯性扩张的大宇依然在“摊大饼”。由于资金断链,过度扩张最终使大宇集团无力承担巨额债务,而轰然倒塌。
历史往往具有惊人的相似。说我们陕煤的盘子大,也不为过。说我们的盘子脆弱,也不夸张。且不说财务风险,单算这样一笔账,如果按照我们这两年的净资产缩水额来计算,恐怕不到十年光景,我们集团归属母公司的净资产就会“归零”。这足以让我们警醒,让我们忧患。当然,我们讲要增强忧患意识,不是让大家变得消极沉沦,而是要让大家逆势奋起,破除煤炭“黄金十年”形成的“盛世心态”,丢掉等靠要的“计划经济心态”,抛弃悲观失望的“畏难心态”,打掉坐等市场好转的“被动心态”,彻底丢掉幻想,积极作为,在迎接挑战中趟出一条陕煤发展的新路子。
二、因势而谋,强化机遇意识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困难和希望,挑战与机遇,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总是统一于同一个矛盾体中。我们在困难和忧患中,最重要的是能看到希望和趋势,不断增强发展的机遇意识。机遇常常是潜在的,需要智慧去分析和捕捉。机遇常常是稍纵即逝的,需要有果断的措施去把握。
从战略层面看,煤炭产业并不是“夕阳”产业。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及有关研究机构预测:由于新兴能源的冲击,到2030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尽管会降到50%左右,但煤炭消费总量将会增加到50亿吨左右。电力行业仍是拉动煤炭需求的主要动力,到2030年,我国煤电装机规模还要增加5亿千瓦,耗煤增加10亿吨左右;钢铁、建材耗煤也将保持小幅增长,现代煤化工产业增加耗煤5亿吨左右。因此,煤炭在我国作为主体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的地位,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难以改变。
从现实角度看,限煤政策给我们腾出了市场空间。由于环保压力,去年以来,各地政府强力干预煤炭消费市场,纷纷出台限煤措施。特别是东中部地区限制使用高硫劣质煤消费,这在客观上为我们品质优良的煤炭腾出了更多的市场空间。另外,就污染环境而言,煤炭并不是原罪,罪在煤炭使用方式不当。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洗选、掺配、粉煤等物理加工,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也可以通过煤基燃料和煤基材料等化学转化,把煤炭转化成清洁燃料和工业原料,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突破,煤炭清洁利用的空间依然很大。
从自身条件看,比较优势创造了发展机遇。在煤炭资源上,我们得天独厚。优质的煤炭品质,是我们这艘巨轮的压舱石。在煤化工产业上,我们既拥有国内一流、世界前沿的现代煤化工技术优势,同时也具有渭化、陕化等老企业的成熟管理经验,拥有向现代精细化工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在钢铁产业上,我们既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也有“禹龙”建材钢的品牌优势。只要控制好产能,合理配套上下游产业,降低产品成本,钢铁产业的区域竞争力比较明显。在物流配套上,主导建设煤炭运输铁路环线,参与建设北煤南运大通道和物流枢纽储运码头,会为我们的物流发展形成“陕北基地有环线、东出有港口、南下有铁路、华中有枢纽”的运输格局,具有打造物流产业新增长点的硬件基础。
市场竞争历来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我们要以时不再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住行业洗牌的有利时机,先人一步,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做强主业,在困境中奋起,在危机中突围。
三、敢于担当,强化改革意识
有了忧患意识,看到发展的希望和机遇,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思变思进,聚焦聚神聚力抓好自身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国企改革与国资监管制度创新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坚定信心,不断完善体制机制,释放改革红利。刚才,广劳就改革的具体问题讲了不少,这里我主要讲一下改革如何着力的问题。
一要敢于担当,拿得出魄力。发展不断涌现出新课题,只有改革才能不断解决问题。改革就是对现状的改变,就是对既得利益格局的调整,而利益格局和制度惯性恰恰是当前改革的两大难题。改革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需要舍我其谁的勇气和魄力。改革也从来都是“一把手工程”,需要一把手的担当和推动。6月初,我们已经在全集团启动了“陕煤发展30题”大讨论活动,我亲自担任活动组长。开展这一活动,主要目的是想通过讨论来统一思想,吃透企业的真实情况,解决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行为障碍和体制机制障碍,拿出应对危机、走出困境、深化改革的思路和举措。一般来说,企业困难的时候,往往是改革承受能力最强的时候,此时下决心推动企业机制的转换和管理的到位,既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抗市场冲击的能力,也可以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好机制和管理基础。希望在座的各级领导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担起责任,想点子、出主意、谋实招,带头抓好改革各项工作,防止消极懈怠贻误改革时机。最近,集团正在研究如何在两到三年内彻底扭转关中五家老煤炭企业、两个老化工企业和陕钢亏损的战略举措,研究彻底解决实业集团和集团机关费用过大的长效机制。希望这些单位创新思维,革故鼎新,积极探索消灭亏损源的应对之策。
二要动真碰硬,顶得住压力。当前,各行各业新一轮改革浪潮已经起势,会当中流击水,正需夺隘闯关。对于我们集团自身来讲,改革也到了深水区和攻坚期,改革越是向前推进,越会遇见阻力、碰到困难、承受压力。一是既得利益的阻力。改革的每一步都可能会触动部分人的奶酪,遭到既得利益者的阻挠,使改革的推动困难重重。局部利益、本位主义、市场壁垒、体制约束等等,都在严重制约着要素流动和开发有序的内部市场。二是存在失败风险的压力。改革意味着没有现成路可走,也意味着失败并承担责任的可能性。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改革路上往往会遇到制度惯性,也叫路径依赖。老路走惯了,走新路就总是觉得这也不合适,那也不合适。诚然,走老路是最保险的,风险也是最低的。按部就班的确不会犯错,但是也不会有进取和突破。三是自我革命的压力。我们的改革攻坚,难就难在集团公司和各级机关的改革。我们要善于革自己的命,敢于简政放权,不断激发下属单位的发展活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好承受改革压力和代价的思想准备,用好底线思维,直面不利于企业发展上水平、经营管理出效益、职工群众得实惠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要善做善成,保持住定力。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回顾陕煤十年,改革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顶层设计的科学性,改革方向的正确性和改革路径的可操作性。我们实施以专业化为取向的改革,基本形成了产业板块化、管理专业化的格局,取得基础性、阶段性成果,必须坚定不移,保持定力,决不能一遇到困难就走回头路。目前,我们付出极大努力分离出的服务类、功能类板块公司,仍然存在自觉或不自觉走回头路的现象,离开自己的功能定位,热衷于上项目、办产业。一些实体产业公司,也有脱离自己的主营业务,出现交叉混业的倾向。这显然是与专业化取向的改革背道而驰。我在神南领导班子宣布大会上讲过,陕煤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家族”了,旗下大大小小300多个成员企业处在不同的层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生末净旦丑各有担当。在集体的方阵中,每一个成员企业都有坐标,都有定位,才能步调一致,协同向前。这必须成为我们改革的坚定立场和战略方向。
四、落实到底,强化执行意识
有了思进求变的意识,有了发展改革措施,后面就需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去执行,去落实。
令西方政治家赞叹不已的是,中国政府具有强大的执行力。作为企业集团更需要统一意志的执行力。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就是落实力,就是实干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狠抓落实、善抓落实、不折不扣、完全到位的执行力,是新时期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大政方针确定后,关键就在于执行力如何。”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一个能生存五十年以上的企业,其核心“生存秘诀”,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产品,而是企业内部的执行力。一个大型企业集团,如果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就很难有为同一目标奋斗的凝聚力,就很难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目前制约我们集团整体发展的也正是执行力不够。集团要求控制人员,降低成本,而一些单位依旧机构膨胀,人浮于事,甚至一边要求集团帮助分流,一边申请进人;集团限制不要新购车辆,而一些地方就是执行不力,甚至超标配车;集团制定有薪酬标准,可有些地方置之不顾,甚至成倍滥发奖金;集团要求适度收缩规模,但一些板块公司依旧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甚至超出集团发展战略滥上项目。特别是我们的内部协作,一直以来不够顺畅。故意设置市场壁垒,人为造成内部拖欠,内部经济秩序打乱了,核算规则破坏了,经营业绩无法核算,还能谈得上“抱团取暖”吗?大集团抵御市场风险的优势变成了劣势,我们还有什么“越冬”的本钱?可以说,执行力不提高,各行其事,内耗严重,我们集团就不可能做大做强。
要提高执行力,首先,要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既定的目标任务和各项工作措施,要靠各级领导去执行和落实。领导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决定着执行的程度和力度。各级领导干部要勤于学习,加强修养,着力解决自身能力不济,不会抓落实,无法抓落实的问题。只有增强自身本领,落实才有底气,事业才有支撑,成事才有保证。
其次,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科学决策是执行和落实的前提。如果一项决策本身不符合实际,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大家的意见不统一,认识不到位,自然无法做到执行有力。
再次,要强化监督考核。最近,国务院发出通知,对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所做出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首次全面督查,力戒“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当官不作为,力戒“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敷衍了事。这也足见政府言必信、行必果,不断增强执行力与公信力的决心。我们在抓落实,提升执行力方面,也要自觉向中央基准看齐,健全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和强化抓落实的制度保障,打通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力破“中阻梗”。刚才会上安排的各项工作,集团有关部门要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责任追究,严肃问责,有效防止“无为执行”、“选择执行”、“曲解执行”和“敷衍执行”,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收到实效,见到成果。
五、未雨绸缪,强化超前意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预见和准备是成败的关键。要想预见准确、准备充分,就必须具备超前意识。我们以往很多工作,正是因为超前谋划、超前管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近几年的安全管理,之所以能不断取得好的成绩,原因就在于坚持了超前治理、超前预防。因此,具备超前意识,是我们各级管理者谋事成事的必备素质。明年是“十二五”的收官年,陕煤下一步怎么走,关乎到企业的发展,关乎到陕煤人的未来。因此,超前谋划“十三五”,对于我们而言至关重要。
一是谋划“十三五”要有新思路。可以预见的是,“十三五”期间,企业发展将面临全新的发展环境。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简政放权的改革,政府干预市场的“有形之手”逐步弱化。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项目投资审批流程更短、操作更便捷,另一方面企业投资决策失误的风险更大、更容易“跑偏”。随着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决定性作用,一方面企业发展环境更公平,发展的成本更低,发展的空间也更大,另一方面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更激烈,我们需要消耗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去营销。因此,要适应新环境,不仅要“顾当前”更须“利长远”,要有新思路、拿出新举措,切实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十三五”规划。
二是谋划“十三五”既要体现纲领性还要有操作性。 “十三五”规划既是集团未来发展的蓝图,是“总思路”与“大方向”;同时也是各项工作的具体部署,是“时间表”与“路线图”。因此,在规划制订过程中,既要“自上而下”,充分考虑宏观经济因素和大集团协调发展的要求,制订集团顶层发展战略和宏观策略;同时还要“自下而上”,要从基层中来、从群众中来,要接地气,规划要带土生根。各单位要按照自己的职能定位,结合企业实际,于今年底制订出各自“十三五”规划初稿。集团根据整体发展战略,对各板块、各企业的规划进行统筹,于2015年上半年全面完成集团“十三五”规划的编制。防止出现行动比计划快的现象,甚至时间都过去大半了,规划还不能出炉。
三是谋划“十三五”要以“我”为主。谋划“十三五”,是艰苦的脑力活儿。以前不少单位在编制规划时,常常花大价钱委托社会中介去做,自己当甩手掌柜。这样一来,对市场、对政策甚至对自己的研究越来越少,思考越来越浅薄,只能请“智囊”,聘“高参”。而那些由他人代劳编制的规划,则往往是中看不中用,与实际严重脱节。不单花钱,而且误事。我一向认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切都可以外包,唯有“头脑”不能外包。一个国家能借助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但如果没有自己的原创,就永远不会有国际竞争力。我们可以适当利用社会咨询机构来进行补充研究和思考,但一定要以“我”为主,以社会智力为辅,做好结合,用好机构,培养好队伍。总之,“十三五”是陕煤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制定一个好的规划,有个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四是谋划“十三五”要以大项目支撑。在“十三五”发展中,我们既要在转型升级中提升效益,也要在发展主业规模中做大总量。煤炭产业要在两个“中鸡”、两个“尔林”地区谋划建设千万吨矿井群。煤化工要打破地域界限,打破所有制界限,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主要方式,以大型园区化发展为承载,引进世界范围内的现代煤化工优势企业,与巨人同行,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实施好清水工业园、蒲城精细化工园、煤制气产业园三个煤化工园区。在“走出去”方面,要把新疆、中亚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集团产业布局腹地,开展战略性研究。
六、追求卓越,强化一流意识
古人讲,“谋其上,得其中;谋其中,得其下;谋其下,无所得”。具有争创一流的意识,才有一流的工作业绩。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乔布斯近乎“苛刻”和“残忍”的追求完美是分不开的。我们一直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国内一流的能源化工企业”,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志存高远,让追求一流要成为我们的一种文化,成为我们的一种境界。
争创一流,就要力戒平庸。我们是国有企业,又处于传统能源行业,很容易出现唯经验论,容易滋生随大流的心态。一旦这样的情绪在集体内蔓延,恐怕就很难形成争创一流的文化氛围。因此,我们要力戒平庸,要有工作无亮点就是犯错,成绩不突出就是犯错的意识,要把出彩和一流固化成一种工作习惯。当前正值行业发展的困难时期,困难面前常常有两种精神状态,一种是愈挫愈奋,蓬勃昂扬。一种是萎靡懈怠,一蹶不振。在行业寒冬里,不能消极等待,更不能退缩守成。“精神振奋则百事俱兴,形神萎靡则百事俱废”。只有打造出这种矢志不渝、奋发有为的精神,这种知难而进、坚韧不拔的精神,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效率、一流的质量,才能强人一筹,快人一步,在寒冬里生存下来,赢得发展的春天。
争创一流,就要持之以恒的对标。通过对标寻找差距,汲取先进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手段,与巨人同行,与强手过招,才能提升自己,努力使我们集团成为体制科学、机制灵活、管理规范、运营高效,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的一流企业。
我们所讲的一流,是每一个成员企业的一流。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短板企业,都会影响我们这个大集团的蓄水总量。我们所讲的一流,是一个企业生产要素的综合体现。这种综合体现是一种乘数效应。追求一流,就是每一个要素单元,都要向“1”奋斗。假如我们有五个要素单元,每个要素得了0.9,单看已经不算低。但五个要素综合起来,我们的整体结果就只能在0.6以下。我们所讲的一流,是全体员工追求一流的集成。因为每一个岗位工作的一流,才能汇聚为一个企业、一个集团的一流。而我们的队伍里,常常不是那么齐楚的,甚至有拉后腿的和掉队的。因此,我们经常要喊“看齐”,向前看齐,向一流看齐,我们才能有一流的团队,实现打造一流企业的夙愿。
同志们,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尽管前进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创业的征途面临诸多考验,但只要全体陕煤人在集团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在逆水行舟中砥砺奋进,就一定能在浴火重生中凤凰涅槃,就一定能把陕煤打造成历尽沧桑而不衰的“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