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澳门原料网1688531862-免费完整资料
2024澳门原料网1688531862

蒲白新能源产业公司:“农光互补” 沉陷区变成“致富源”

单位:蒲白矿业作者:李娜 刘娟丽发布时间:2022-11-18 点击数:6986

 金秋十月,陕西渭北大地一派丰收的景象。在陕西省白水县西固镇10万千瓦光伏基地,放眼望去,这边光伏板下绿浪涌动,一垄垄成熟的红薯等待收获,那边沉陷区内收获玉米的收割机在田间地头轰鸣作响,来回穿梭。这片3000余亩被蒲白新能源产业有限公司农光互补唤醒的沉睡土地,为该公司带来丰收的喜悦与希望。


图片
农光互补,打造沉陷区治理样板
“没想到这里几年前没人愿意种的地,现在不光能发电,还种啥收啥,看着都喜人!”附近村民感慨地说。
金灿灿的玉米,绿油油的红薯苗,亮晶晶的光伏板下一片生机盎然。新能源产业有限公司的“农光互补”项目,利用光伏板下空余土地种植的红薯和在沉陷区种植的玉米正值丰收季。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了把“三农”工作落到实处,面对蒲白矿业10万千瓦光伏基地一季又一季的农粮产品,该公司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精心组织,明确分工,压实责任,由班子成员带队,成立抢收工作小组。
“我们每天早上六点半开始收割作业,工作13个小时,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一看到金灿灿的小麦,就感觉特别开心。”记得6月麦收时节,抢收工作组成员从开镰收割的第一天开始,就一直忙碌奔波在田间地头。为了防控小麦转运和晾晒过程损失风险,该公司纪委、财务、劳资人员联合比价,对接粮食收购单位进行现场装运,并及时抓住晴好天气有利时机,科学组织“人收+机收”会战,加快夏收进度,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10月秋收时节,该公司投入5辆联合收割机,开始新一轮的“秋收大战”。“哎呦,快来拉我一把。”正在大家埋头干活时,职工老张突然叫起来,原来是他的一只脚不小心陷进了一个土坑里。即便如此,也没有减弱所有人收获的干劲和喜悦。在沉陷区的玉米地里有不少这样的“陷阱”,表面是疏松的土壤,底下却是深坑,有的甚至深达一米多。这也是沉陷区一直没法正常耕种的重要原因。对此,该公司积极采用挖掘机填补沉陷区坑洞,添加有机肥改善土壤质量,与光伏区同步耕种。
图片
逐光而行,打造“绿色电力”

当阳光与科技邂逅,当环境保护与国企担当链接,一个追光奔跑的篇章便生动铺展。
“双碳”目标下,矿业公司响应国家号召,全面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在公司“升级主业、做精非煤、稳定老区、人企共赢”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下,按照“绿色、低碳、多元、高效”发展思路,引进绿色环保技术,利用煤矿沉陷区、闲置区建设光伏电站,培育农光互补“绿色电力”新引擎,进一步推动老区转型升级。
图片
在国家利好政策和电力发展新思路指引下,在地方政府、陕煤集团、矿业公司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2020年12月23日成立陕西陕煤蒲白矿业新能源产业有限公司,建设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占地2400余亩,总投资4.68亿元,年均发“绿电”1.6亿度、产值5600余万元。和燃煤发电相比,年均可节约标准煤近5万吨,节能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二氧化硫25吨、氮氧化物28吨。这是一个“光伏发电+农业种植+农业养殖”的立体复合项目,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新型绿色产业,对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在西固光伏电站成功建设运营经验的基础上,2022年5月12日,投资2800多万元,占地约8万平方米的白水煤矿光伏电站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为西固煤业、马村煤业、白水煤矿供电,属自发自用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6兆瓦,年发电量约700万度。与火电机组相比,年节约标准煤2500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实现零排放。
图片
企地协作,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收成不错,开镰第一天我们就收获小麦22万斤,全部运送到白水县粮食储备中心。”在6月8日收割现场,热电公司负责人刘文军搓着手里成熟的麦穗高兴地说。“这种集约化标准化作业提升了小麦产量,也促进了地方农业管理,提高了农民收入。”前来调研“三夏”小麦机收工作的白水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扩对蒲白农光互补管理工作肯定道。
图片
2022年,矿业公司采取“项目+合作社+农户”“光伏+农业”模式与白水县西固镇潘家村合作,在光伏区种植红薯,年产量可达200万斤,预计收入120万元。在近1700亩沉陷区治理土地中,与白水县金丰公社农业服务公司合作,夏播玉米、秋种小麦,收割、拉运,深松、种肥同播,利用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种植,共计夏收小麦56万斤,创收约25万元。目前玉米已收获300多亩,在守住国家粮袋子的同时,玉米秸秆回收再利用也让附近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实现了稳粮增效双丰收。
通过发展农光互补种植业,目前为当地200余位低收入人口解决了就业问题。下一步,矿业公司计划打造“蒲白新能源产业示范园”,开展红薯淀粉、粉条等农产品深加工,深化企地协作,实现一地两用,企业、村组、群众三方的互利共赢,以此带动全村乃至全镇周边区域形成产业链发展,有效推动当地农业逐步向规模化、效益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促进群众增收,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国企担当。(李娜 刘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