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澳门原料网1688531862-免费完整资料
2024澳门原料网1688531862

向往罕井

单位:作协会员作者:湘亮发布时间:2021-05-24 点击数:8207

图片

白水煤矿是我的故乡,小学、中学都是在那里度过的,参加工作后的八年里,也是在白水矿工作生活的。我熟悉白水矿,了解白水矿,它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地方。

白水矿是由几个小煤窑发展起来的,清乾隆年间已有记载。1908年当地乡绅凿成了白水县冯雷镇南乾村附近的陵角井,即今白水矿官路井。1936年由地方人士韩仲鲁、李象九、李子余、刘子威、田一明等人集资作价收买了陵角矿,成立了白水新生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白水矿前身),开始小规模生产,当时陵角煤在渭北享有盛名,有只知陵角矿,不知白水县之说。到解放后公私合营,煤矿有了企业性质的改变,矿工当家做了主人,干劲大增,生产突飞猛进,生产计划超额完成。所产原煤除供给地方民用和省内电厂外,还远销华东和江西九江等地,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

白水矿隶属白水县地界,距县城5公里,翻个桥沟就到了。离矿务局所在地罕井镇,也只有12.5公里,也是要翻个大沟,白水矿由白水立井和官路斜井两个矿井组成,立井叫一矿井,斜井叫二矿井。后因扩建在立井口西北方向又建了一个井口,叫新建井,我70年参加工作时已基本建成主体工程,井架是苏联设计的,和白水立井房子形状井架截然不同,它是框架结构。与之配套的压风机房却是日本的设备,主机电机外形是方的,这是自己从来没见过的。

白水矿矿部大家都叫总矿,是矿上政治、文化、生产、经营的中心。

白水矿只有两条直角形的街道,东西是主街道叫新生路,南北叫解放路。主街道新生路相比解放路热闹一点,主要是矿部、医务所、一井口都在那条街旁。我记得街道的北侧有张记自行车修理铺、苏记鞋铺和姜记醪糟铺,还有一两家饭店,新生路西面和解放路相交处有一家理发店。街道的南侧有个小商店和书店,还有一个矿职工食堂。

矿上家属大部分居住在解放路的两边,西面叫西大院,东边叫公社院(因有一排房子的门头上写着人民公社好字样而得名)。另外一处在新生路东段南边箱子里面的60面窑。其他家属是在解放初期来矿上的老户在自己打造的土窑洞里住和附近农村的房子里居住。70年代初从内蒙87.88处调来了一批带家属的矿工,安排在解放路西边的水塔下盖的房子居住。矿上的干部家属,有一部分在新生路医务所南面6排窑洞居住。后在窑洞的西面隔着矿招待所和干部单身住房西面,盖了几排平房,形成了一个院子,作为矿领导干部家属居住的地方。矿上单身工人集中在红一区和红三区住。

白水矿最大的建筑要算职工食堂了,人们都叫大礼堂。平时供近千名单身职工吃饭用。要开职工大会时把桌子一搬就可开大会了,举行什么展览、矿上每年的表彰大会,听英模作报告等都在大礼堂举行。这个大礼堂修的独特,它是两面用的,大礼堂的南面是舞台,舞台的背面还是个舞台,那是对着大礼堂后面广场修的。其实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在大礼堂后面广场上进行的。夏天天气热,上级领导来矿作报告、中国煤矿文工团来矿慰问演出、本矿宣传队演节目等也都是在大礼堂后边广场举行的。后面广场大,容纳人员多,夏天在外边两双,另一方面也不影响单身职工在礼堂内用餐。

有一年冬天来临之际,突然来了一批从蒲城、渭南来买煤的农民兄弟,他们都是三五成群,套着马车、驴车甚至牛车前来矿上买煤过冬的。后来买煤的人越来越多,经矿领导研究把大礼堂腾出来,叫买煤的农民兄弟晚上住,这下大礼堂可热闹了,我有一次和几个同学下晚自习路过大礼堂,听见里面非常嘈杂,就走进去一看究竟。大礼堂里地上铺着麦草,农民兄弟把床单地上一铺。坐到上面,有看书的,有拉二胡吹笛子弹三弦的,大部分聚在一块交流拉家常,甚至有一个人唱起了秦腔,很是热闹,农民兄弟中不乏多才多艺各种爱好的。我深深的被他们远离家乡,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还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感动。

还有一年天降暴雨,职工家属的房屋漏雨,不能居住,有一部分暂时搬到大礼堂暂住,解决了燃眉之急。

大礼堂多功能的使用一直发挥着作用。矿职工在生活中也离不开大礼堂,有事没事总爱到大礼堂转转。到了春天,北方的燕子飞来,成群结队围绕着大礼堂翻飞着,鸣叫着,在夕阳的余晖下,像一幅彩色的图画,美极了。我当时就想,远在十几公里外矿务局所在地罕井,是否有像我们矿大礼堂这样美丽的景色呢?暂暂矿务局所在地罕井,在我脑海里想的多了,它毕竟是我们的上级部门,有机会一定去看看,它到底是个啥样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罕井在我的心中似乎有一种神秘感,就像中国人对祖国北京那样,又像藏民对布达拉宫一样的向往,这种想法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初中毕业时,有几个同学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相约骑自行车到白水相邻的蒲城县城去玩,当时我双手赞成,我不光想到从来没去过的蒲城县城转转,主要还是去蒲城要经过的罕井看看。无奈自身单薄,在翻过白水矿通向白堤矿的大沟后,就再也走不动了,只好无功而返。虽然这次没去成,但在我心里对罕井的向往更加强烈了。相信一定会有机会的。

过了几年,那是参加工作后的一天,机会终于又来了,听说罕井去蒲城的路上,有个叫山东头村的地方,挖出了一个古墓,看古墓要经过罕井,墓挺大,好多人慕名去看。我一向对古墓特别好奇,加上路过罕井,看看罕井的愿望吸引了我,就约了一个最好的朋友,两人从矿煤场搭上拉煤车,那时从矿上去蒲城一天只有一趟班车,想去只能搭乘拉煤车。给司机师傅说好拉到山东头村公路旁发现古墓的地方下车。

古墓没有人们传说的那么大,是一个20多平米砖砌底的大坑,四周都是石头墙,墙上刻的石刻,我看有人物、动物、房屋、树木等,雕刻很精细,参观的人说有二十四孝,我看还有许多猴子爬树。有一些人物头部凸出的部位被人为砸坏拿走了。墓室在墓坑的西面,进去不远便是一口很大很长的红漆大棺材,像新的一样,墓室壁上有壁画,室内再无其他东西,肯定是大户人家的墓。我朋友胆大,爬上红棺材躺了会,我胆小,催着他赶快走人。回来的时候还是在公路边挡了辆去白水矿拉煤的车,给师傅说好到罕井下车,看看罕井,实现自己的愿望。没想到师傅把车开过了,没停车。因为是坐顺车,也不好多说,就回到矿上。这次看罕井的计划还是落空了。

70年代初根据形势的需要各单位都成立文艺宣传队,白水矿也成立了文艺宣传队,以秦腔为主,排演了秦腔现代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等剧目。白水矿排演的传统古装秦腔戏《窦娥冤》在矿务局演出获一等奖。和我们矿一沟之隔的白堤矿成立了文艺宣传队,以豫剧为主,排演了许多豫剧,并编导了现代豫剧《永爱这一行》职工很喜欢。两个矿剧种不同,在那个年代活跃了矿区的文化生活。两个矿文艺宣传队,相互交流,一南一北,南唱北和,相映成趣,这也成了两个矿职工的一段佳话。那个时候我想,远在罕井的蒲白矿务局是否也有这么一支深受人们热爱的文艺宣传队,有好的节目,经常到基层巡回演出,这该多好。

白水矿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矿务局的侯局长、杨副局长、党副局长、景副局长、许副局长、胡副局长、矿区工会赵 、林总工程师、干部处汪处长、公安处刘处长、机动处蒋处长、宣传部王部长、校 部长和矿区工会孙副 ,还有老前辈王建全副局长都是来自白水矿或在白水矿工作过。可谓群英荟萃,人才济济。这主要来自白水矿是百年老矿,生产经营底子厚,时间长,加之历届矿领导对人才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矿区发展的需要,白水矿真是他们的福地。在借助了白水县先人们的四大发明(仓颉造字、蔡伦造纸、杜康造酒、雷祥造器)和蒲城县将相故里以及埋葬在本县唐五陵(桥陵、惠陵、景陵、泰陵、光陵)的灵气和历史积淀,使得蒲白矿区人才辈出,在祖国煤炭建设中发挥着他们的聪明才智。

在白水矿众多精英人才中,我不得不提一个让我十分敬仰和尊重的老者,他是原新生矿(白水矿前身)经理,54年公私合营后一直担任白水矿副矿长。知道他还得从我上初中时说起。有一次和同学们一块放学回家,当走到一个小门洞时,看见迎面走来一位老者,也走到门洞口,他见到我们学生,忙站到门洞边,让我们先过,老人当时面带微笑,向我们频频点头。我很好奇,有个同学知道点老人的情况,说那人是矿上的副矿长。于是我记住了这位年逾古稀的副矿长,当官还给学生让路。以后在矿上见过几次,每次见他都是彬彬有礼,面带笑容,也听到了他的一些故事和传说对他更肃然起敬。后来参加了工作,搞了档案,在帮助白水矿整理档案时,第一次看到了老人的经历和事迹。

老人叫王鲁斋,白水县人,出身农民,早年家贫,年轻时在白水地方主办教育,不仅桃李满天下,而且曾先后掩护和营救遭受国民党迫害追捕的革命志士,多为共产党员,并慷慨解囊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和接济。1936年投身实业参与创办白水新生煤矿,曾任厂长、襄理等职。对振兴地方工业和发展煤炭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曾代表渭南地区工商界出席中华全国工商联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为陕西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王老在文革期间受迫害,69年被遣回家乡,73年落实政策恢复了工作。老人对党和人民的信任感激不尽,虽然年过古稀,仍时时关心煤炭生产建设,参与白水矿重大生产经营活动,并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工作。撰写了《回忆录》、《白水煤矿今昔》发表在陕西省文史资料上。王老公私合营后到离休一直担任白水矿副矿长。80年王老离职休养,不甘安逸,发挥余热,热爱体育运动,自觉组织了太极拳、太极剑辅导站,教授学员几百人。王老性格温和,待人宽厚,知识广博,工作勤奋,被社会各界誉为德高望重的民主人士。92年2月在蒲白矿务局医院病逝,终年91岁,让我们记住这位为我局煤炭事业做出过贡献的老者。

1978年底因工作需要,我离开了白水矿,调到罕井的矿务局俱乐部工作,当时心情特别兴奋,一直想去看罕井的愿望终于不经意的就实现了。这次不但去看看,而且是长期工作生活在那里了。到罕井的当晚自己失眠了。

来罕井后了解了矿务局的一些情况,才知道矿务局在罕井不光是领导几个煤矿的首脑机关,在罕井还有许多附属单位,如建井处、建安处、机电修配厂、煤炭运销总公司、物资供应公司、钻探队、矿务局医院、局小学、中学等。这次自己只是从乡村的白水矿调到了乡镇的矿务局,使自己知道了矿务局的规模,了解了罕井的地理位置。

向往的罕井终于呈现在了我的面前,使自己要进一步去了解认识它。蒲白矿务局的前身“蒲城矿务局”1959年元月成立时就入驻了罕井镇。罕井的地理位置特殊,它在蒲城县和白水县交界处,是蒲城县当时重点开发建设的工业重镇,渭清公路从两县通过,交通方便。罕井到蒲城县城18公里,到白水县城7.5公里,处在矿务局开发煤田的中心。优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罕井的经济发展。矿务局东连澄合、韩城矿务局,西接铜川矿务局,南屏尧山,北望黄龙。是我省主要产煤基地之一,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历史久远。矿务局历经沧桑,从原始落后的小煤窑发展到今天具有现代化的矿井,创造了可喜的业绩,为发展煤炭工业,支援国家建设,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做出了积极贡献。早在解放前的1933年,当时陕西省 ,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就曾来蒲城、白水矿区视察,解放后1958年9月历任国务院副总理的 同志也来白水矿视察过,这证明,不同时期国家领导人和地方名人对我蒲白矿区的重视和矿区所在位置的重要性。

蒲白矿务局的发展,是各个时期无数创业者和建设者共同奋斗的结果,也凝聚着全国一些兄弟局、矿、院、所得友情和无私援助。回顾矿区发展史,有成功的喜悦、人为的遗憾、失误的教训,更多的是有战斗在矿区广大职工努力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面对“十二五”蒲白矿务局坚持立足老区振兴发展,加快新区产能提升,以安全生产经营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强煤炭主业,做优非煤产业,构建三大产业新格局。不久的将来蒲白局将被建成千万吨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大型现代化煤炭企业。

从单位的入驻我又想到铜川矿务局、韩城矿务局、澄合矿务局,它们所在地不在城市就在县城,唯独蒲白矿务局所在地设在罕井镇。其中的原因有点费解,说法不一,这已成为历史遗留问题,不过我认为一个单位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自身的发展和价值。

80年代末,由于电视的兴起和普及,电影业走下坡路,自己从局俱乐部又调到了局行政办公室管理档案。在矿务局档案科全体人员的努力下和主管领导的支持下,没过几年就使我局的档案工作走进了档案目标管理国家一级的行列,各大矿务局纷纷派人来学习取经,局档案科也多次受到省煤炭厅和省档案局的通报表彰。档案科的两位同志还获得由国家档案局颁发的荣誉证书。我们的成绩永远的镌刻在蒲白矿区公园的光荣柱上。

在搞档案的过程中,也听到了一些传闻,70年代局里有个刘局长,在一次作报告时说到一个名词“白蒲矿务局”当时都觉得好笑,明明是“蒲白矿务局”这位刘局长为什么说成了“白蒲矿务局”,难道真如人们说的那样,因为刘局长的家乡在白水县,所以把白放到蒲的前面了?后来我在整理旧时档案中无意间见到了几张大图纸,打开一看,一排醒目的大字标题跃然纸上,写着“白蒲矿区规划图”,是空心字。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刘局长说话的出处,可能他也见了这张图。不过这只是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传说,但“白蒲矿区规划图”确是自己和另一位档案人员真实看到的,它现在还静静的放在局档案科的科技档案库房里。

时光荏苒,1978年调来罕井,现已在罕井工作生活了41年,但自己还不时想念着在白水矿的那段生活,它是我的第二故乡,就像当初我在白水矿很向往罕井一样,怀念那段时光,只是感受不同。

附:蒲白矿务局更名历程

●1959年1月成立蒲城矿务局

●1965年9月根据国家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矿区下马,局机构撤销。

●1970年2月根据毛 “三线”建设要抓紧的号召,矿区重新上马,成立蒲白矿区煤矿建设指挥部。

●1973年12月改为蒲白矿务局。

●2005年6月改为蒲白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2008年12月改为2024澳门原料网1688531862至今。

因时隔久远,有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