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道路崎岖而坎坷,奋斗的足迹稳健而清晰。2013年,面对国内宏观经济低迷,煤炭、化工、钢铁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煤炭价格持续走低等不利因素,陕煤集团在行业亏损持续扩大,普遍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实现营业收入1505亿元,实现利润13.8亿元。成绩来之不易,这是集团公司党政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不等、不靠,真抓实干、积极作为的结果。
成绩面前,我们需要总结,但更需要清醒和冷静。当前,集团公司自身面临着长期倚重外延扩张、产业结构失衡、资产负债率高企、融资能力和盈利能力下降等矛盾和问题。应该说,我们发展的形势不容乐观。
面对严峻的形势,陕煤集团董事长杨照乾5月16日在榆林片区干部大会上强调,“集团上下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采取更加积极的应对措施,如果不在困境中奋起,就必然在寒冬里倒下”。这番话掷地有声、发人深省,这既是在煤炭寒冬面前消极应对的深刻警醒,更是对集团上下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鞭策鼓舞。
诚然,作为一家省属国有骨干企业,秉承着“奉献社会、造福员工”的企业使命,怀揣着“打造百年老店”的夙愿,在煤炭寒冬的困境面前,我们坚决不能倒下,也倒不起。我们要做强者,一不等、二不靠、三不埋怨,选择把困难埋在心底,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在困境中奋起;我们要做智者,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发展想办法,选择在强化管理中把握现在,在深化改革中创造机遇,在文化引领中开创未来,努力在危机中突围。
不在寒冬中倒下,就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准确定位自己的方位坐标。解放思想是“总开关”,没有思想的先导,就不会有行动的跟进;思想上能否破冰,直接决定行动上能否突围。十年来,集团公司经历了三次重大重组。重组之后,我们在壮大煤炭、煤化工两大主业的同时,“输血”扩张多元产业,无疑,在煤炭“黄金十年”时期,这对于壮大集团公司规模、提高经济总量和效益有着积极作用。然而,市场风云变化莫测,近两年煤炭价格急转直下,煤炭主业较高盈利一去不返,芜杂的多元产业因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出现了煤炭“一子丢而满盘输”的被动局面。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煤炭寒冬一方面给我们带来困难和压力,另一方面让我们敢于在思想上破冰,行动上突围,勇于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发展路径。面对煤市寒冬带来的机遇,首先要明晰我们是谁?优势在哪里?这是摆在集团公司决策层面前的一道问题。放眼全行业,放眼全省产业布局,集团公司的最大优势还是煤炭。杨照乾董事长在榆林片区干部大会上指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集团公司是一家以煤为主的化石能源和煤炭清洁转化企业。在这一战略定位指导下,坚持‘以煤炭为基础,以煤化工为主导,相关多元,互补发展’的产业布局战略”。应该说,煤炭寒冬形势下,依托比较优势,去杂归核,收拢五指,攥紧拳头,卸去包袱,摘掉帽子,牵住“牛鼻子”,突出核心主业和主干产业链,成为集团今后改革发展的战略之举和题中之义。
不在寒冬中倒下,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改革发展是集团上下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的动力源和催化剂。在煤炭“黄金十年”期,企业内部的问题往往被靓丽的财务数据掩盖,企业缺乏反思,缺少深入变革的动力。当前持续不退的煤炭寒冬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恰恰成为推动集团公司深化改革的最大推动力。审视近些年的改革发展之路,集团公司层面虽然形成了产业板块化、管理专业化的格局,但不同产业板块往往出于狭隘的本位主义和利益碰撞,致使产业协作不顺畅,阻碍着集团整体管理效能的提高、协同优势的发挥。可以说,集团的改革也到了深水区和攻坚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要有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动真碰硬,抓住重点,深入推进以专业化经营为取向的改革,专业化服务平台与主业的职能融合和功能放大,倒逼多元板块“自力更生”,培养自身“造血功能”,努力使“非煤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敢于简政放权,减少管理层级,把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下放基层,激发实体企业创造活力,并在决策中形成“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程序化、解决问题重点化”的管理思路,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大提升、大跨越。
不在寒冬中倒下,就是要强化经营管理,做好挖潜增效、提质增效大文章。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的好与坏决定企业的成败。煤炭企业“黄金十年”的发展盛况要重现似乎已是不可企及的幻想。在持续不退的煤市寒冬面前,眼睛向内,挖潜提效、减亏提效,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利润成为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二法则。古人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能勤小物,故无大患”。集团公司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都必须勒紧腰包,从细处着眼,从精上下功夫,狠反“四风”,提高煤质、严控成本、增收节支、反对浪费。要科学合理地收缩投资领域、降低投资总额,进一步把经营管理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进一步在量入为出、精打细算中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多方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加企业效益,助推各项工作的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不在寒冬中倒下,就是要坚持以文化凝心聚力,在团结协作砥砺奋进中共谋企业发展。百年基业,文化为本。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集团公司是在重组中诞生的企业,重组后一直处于高速成长期,前些年,我们出于尊重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个性差异考虑,提出了“一体多元,和而不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针,集团上下企业文化百花齐放、彰显个性。然而,企业文化最终是为企业战略、企业发展服务的,集团文化建设方针就要着眼于企业战略,着眼于企业管控方式的转变,不断做出调整和优化。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成员企业过分强调自我个性,单枪匹马闯龙潭,显然不利于集团整体效能的发挥,不会收到“1+1>2”的协同效果。严峻的市场经济形势,倒逼我们加大文化整合力度,增强文化的管控力,着力打造一种互补、合作、共赢的协同文化,气出一孔,水流一注,凝聚力量,矢志奋斗。应对危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任务,不是凭借一两个人就能胜利的,也不是一两个产业就能攻克的,必须要集团上下群策群力,全员抓管理、全员度难关;必须要各产业板块抱团取暖、协同作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打好这场与煤市寒冬较量的“拉锯战”,与经营困难抗衡的“对峙战”,与实现年度目标任务对接的“攻坚战”。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尽管持续不退的煤炭寒冬还在肆虐发力,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不少的矛盾和问题,但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只要集团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杨照乾董事长在榆林片区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牢记“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至理名言,树立起打攻坚战的长期作战心理,彻底破除煤市“黄金十年”形成的“盛世心态”、悲观发愁的“畏难心态”、坐等市场好转的“被动心态”,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就一定能在困境中化危为机,再次谱写集团新一轮跨越发展壮丽篇章。(梅画轩)